close

 

        前幾天,朋友發給我知名YouTuber博恩辭去博恩夜夜秀的消息,當下朋友很難過,因為我們還沒能去過一場,博恩居然就要離開博恩夜夜秀了?那這還叫「博恩」夜夜秀嗎?

 

        首先我先是上了博恩的FB首頁,又了解是跟鄭南榕有關?再跑去看了鄭南榕基金會的公告聲明,最後還找了那個惹議的推特,才算大致了解了始末,以下貼出推特截圖。

        老實說對於博恩會被攻擊這點,我自己看博恩夜夜秀,也有幾次覺得主題不妥過,比方說7/21-7/27的新聞亂報,拿黑人開玩笑這點,要是在其他國家一定會被罵得半死,可是由於台灣沒有過黑奴歷史,對這種拿種族開玩笑的議題就比較「不敏感」。

 

關於Open mic

 

        如果要討論這次的事件,就不得不先談一下美式脫口秀,這個目前在台灣還是個剛起步的娛樂產業。我想也多虧了薩泰爾娛樂和博恩對此的用心,讓台灣能製作出一個這樣還頗為優秀的脫口秀節目,甚至還辦了Open mic這個活動,供表演者有個舞台可以練習脫口秀,可惜事情的發生點就是在這個Open mic上。

 

       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上,有發表一篇評論,裡面有說明Open mic的一小段文字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由於我不在那場表演現場,所以無法確定薩泰爾或者博恩有做出類似的說明,所以對於台灣像我一樣,才剛接觸脫口秀這種表演性質的觀眾,想必是對這種制度很陌生的,這點我也想幫那位「洩密」的觀眾說一下話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雖然我對博恩因為話題而被攻擊,這件事情一點都不驚訝,但我拿來攻擊的話題倒是有些驚訝,前些日子有機會稍微了解了下鄭南榕先生,知道他是位為了台灣自由言論奮鬥的鬥士,但這樣的人就不能拿來嘲諷嗎?

 

脫口秀中的「禁忌話題」

 

        在思考要如何下筆前,我去看了幾位Youtuber們的發言,還有詢問身邊的人,還找了脫口秀的歷史資料,想要更去了解脫口秀這個娛樂產業,其中我找到的資料中,有明確標明「禁忌話題」進入脫口秀。

 

        1967年的11月的第1個星期開始,Phil Donahue提供了一些模仿的模板脫口秀,並使用具有爭議的和粗魯不雅的素材,以促使「公共服務」的討論。(渣翻譯)

 

        當然這也使得這位Phil遭受到了非議,人們紛紛打電話來抗議,堵塞了電話線,其中也說到討論這些在當時或現今依舊有爭議的議題,是有價值的,但其中沒有直接點出它真正的價值在哪,但是依我粗淺的認知推斷,應該是因為製造話題和討論吧?

 

        這些較為有爭議或者敏感的議題,常常被人們在日常中所忽略,或者因為要「政治正確」,人們往往不敢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,這樣就失去了討論的機會,也讓大家彷彿浸泡在同溫層中,非要發生甚麼大事情才知道世界與自己想得不同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舉例,像是我剛剛有提到的,在某集的黑人議題讓我覺得有些不妥,但另方面來說這也指出了近來有人在討論的,「好萊塢的是否過度『政治正確』?」有關,這樣點出議題,讓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問題。

 

因為推特引發的譁然

 

        從歷史拉回現在,我們現在知道了脫口秀的脈絡,也就稍微能理解博恩與其他脫口秀主持人,他們可能想要傳達的,這個娛樂文化所能帶給人們的價值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至於這段經由他人所傳達的二手資料,老實說在用這種方式傳遞時已經要為可信性扣分,因為我們並不在現場,無法了解前因後果,在這個狀況下,媒體和網民們就大舉發動攻擊,我想是不理智的,還不如去攻擊博恩夜夜秀裡的話題?起碼有個影片做憑證。

 

關於鄭南榕

「鄭南榕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(立場新聞)

 

        我思考了許久,對於嘲諷鄭南榕這件事情的想法,首先我要說,推特上的對話與其說是在嘲諷鄭南榕,我覺得嘲諷我們的燒金紙和紙船等文化,可能還比較有相關,只是剛好拿了鄭南榕來做比喻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至於鄭南榕自焚事件的嚴肅性,我想在學術或者政治討論上是有這個嚴肅性,但對一個娛樂性節目來說,是否有點多餘?如果一個娛樂性節目正經八百地跟你說這人有多好多好,似乎也失去了脫口秀嘲諷的主旨?

 

        我也思考,外國人拿他們的偉人來惡搞的影片頗多,但華人是否對於偉人有些過度的嚴肅看待?甚至有些「神化」或者「偶像化」的傾向?我們看待這些先烈不是更應該記得的是他們的精神和價值,而不是將他這個人給「神化」?

 

        這裡提供連結請大家去看看鄭南榕的文章,有很多到現在都還可以用得到!

 

        以上是我關於整件事情的看法,另外補充,我不知道薩泰爾跟博恩的協議是如何?但我想——我會去買第三季的票XD

 

參考資料

喜劇「Open mic」與言論自由:「曾博恩調侃鄭南榕」從不存在>> 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article/123296

為言論自由之役奮戰到底>> https://reurl.cc/p7kqe

 

II. History: U.S. Talk Shows from Radio to Television and the Internet>> https://reurl.cc/dRMd6

arrow
arrow

    蝕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